1.火炬行动中盟军于哪里登陆

2.突尼斯桥头堡战役的火炬行动

3.火炬行动中轴心国在突尼斯的兵力有多少?

4.二战中被击毁的航空母舰的总指挥是谁?

5.巴顿如何成为战神?

1943奥运火炬_奥运火炬2016

美英苏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但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上存有分歧。早在1941年,苏联就要求英国向法国北部登陆。可是英方一直支支吾吾,未给予明确的答复,只是笼统地说,英国在对德战争中“必将给予苏联一切可能的援助”。

美英领导集团推迟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后,罗斯福就召集军政会议,着手制定实施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

1942年7月15日,即霍普金斯等赴伦敦前夕,罗斯福对这位心腹交底说,如果进攻西欧的不能实现,那么可供考虑的是北非和中东。在这里,美国的目的,就是趁法兰西帝国之危来扩大美国的影响。关于这一点罗斯福的儿子伊利奥特作了很好的记录。

1942年7月下旬,美、英两国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开始在伦敦拟制“火炬”的具体作战方案,经过反复磋商,9月20日经罗斯福和丘吉尔最后批准。确定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达尔口达)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瓦赫兰)、阿尔及尔三处同时登陆。参加“火炬”作战的美英远征军共有13个师,650艘军舰和运输船。首批登陆的部队为7个师,共约11万人。此外还有几个空降营将参加这次行动,其任务是占领敌防御纵深内的机场和要地。这次登陆的空中保障,将使用1700架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驻守在直布罗陀要塞。

在北非登陆是西方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进攻性的战役。它既有战略意义,又有道义上的意义。

1943年4月19日,盟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总攻。英国第八集团军自南向北实施突击,美、英远征军自西向东发起进攻,经过18天的战斗,于5月7日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25万德、意军队由于没有运输船只可供撤退,便于5月13日宣告投降。至此,盟军在北非已全部肃清德、意军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并为尔后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创造了良好条件。

北非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美国军民的斗志,运筹帷幄的罗斯福总统尤为高兴。他对指挥这一战役的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称赞不已。他在白宫对记者说:“艾森豪威尔将军已经完成了一件多么漂亮、多么艰巨的工作,他现在是多么细心多么巧妙地在指挥着他手下的士兵。我今晚要对你们说——也对他说——我们完全信任他的领导。对他作为一名军人的品格高度奖赏。”此次战役后,由英国首相邱吉尔提名,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了美英奥大利亚等多国部队的最高统帅。

关于太平洋战争局势,罗斯福说:“我们不指望浪费时间,慢慢地、一个岛一个岛地越过广阔的太平洋前进,直到最后打败日本。直接通往东京的道路比比皆是。我们对所有这些道路都会加以考虑。”当时的太平洋形势令人欣喜,继中途岛大捷之后,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日本大本营又向联合舰队和第八方面军下达从瓜达卡纳尔岛撤退的命令。在瓜岛战役中,日本被击毙1.5万人,病死9000人,另有1000人被俘。罗斯福多次强调,要乘胜前进,向敌人发起更猛烈的冲击。

为了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展,在“火炬”战役期间,罗斯福总统又以病残的身体,爬山涉水,远渡重洋,在1943年1月14日至23日,前来北非卡萨布兰卡与丘吉尔首相举行了为期8天的会谈,并在这里会见了戴高乐将军和法国其他有影响的人物。

美英两国的三军参谋长们在罗斯福到达之前已经开了三天会议,并对最后击败突尼斯的德、意法西斯军队之后可能发动的几次战役进行了审议。打算进攻的目标包括撒丁、西西里、克里特、罗得岛、多德卡尼斯群岛和希腊本土。在罗斯福和霍普金斯参加会议之前,就已进行过许多争论,此后因马歇尔一直力促在1943年进攻法国北部,争论更加热烈。在美国,不仅海军极力主张加强太平洋战场,人民也有强烈的对日复仇情绪,舆论中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美国在欧洲是为拯救英国而战,亚洲战争才真正与美国切身利益有关。经过反复讨论、磋商,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并没有改变以欧洲为主战场的战略总方针,但对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仍未作出明确的保证。

火炬行动中盟军于哪里登陆

英、美盟军在北非的作战

英、美盟军在北非的作战

北非位于非洲西北端,濒临地中海和大西洋,扼直布罗陀海峡要道,在战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等国家。1941年12月下旬至1942年6月,英美盟军的丘吉尔和罗斯福经过多次协商,决定在北非实施代号为"火炬"的登陆战役,以彻底歼灭北非境内的德、意军队,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以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从1942年8月阿拉曼战役开殆,到1943年5月英军突入突尼斯城为止,盟军在北非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大大加快了德意法西斯集团的危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2年10月24日傍晚,铂心国装甲部队开始反击,阿拉曼战役中的第一次坦克会战就比开始。

1942年10月23日晚,盟军"轻足行动"以882门炮连续五个半小时的炮击拉开了进攻序幕,在炮击结束后每门炮都已经发射了大约600发炮弹。

1.阿拉曼战役

1942年初,曾经被英国第8集团军沉重打击过的由隆美尔率领的德军"非洲兵团"在得到

280辆坦克的补充后,又重新猖狂起来,深入英军阵地250多英里,向英军贾扎拉防线展开进攻,迫使英军不得不向埃及撤退,固守在阿拉曼防线。德军追击到阿拉曼地域后,因兵力受损耗过大,不得不停止进攻,驻守在阿拉曼西角长达60公里的防御地区,与英军对峙。

英军在埃及的失利,使朝野上下大为震动,丘吉尔在舆论界的强大压力下,向下院保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守住埃及",在非洲再度展开攻势。随后,英军进行了军队的调整,由亚历山大任中东英军总司令,蒙哥马利任第8集团军司令,还补充了大量的坦克、飞机和枪炮。为了歼灭隆美尔的"非洲兵团",蒙哥马利制定了详细的"捷足作战"。

8月31日,隆美尔向英军阿拉曼防线南翼开战,蒙哥马利指挥英军沉着应战,经过6天的激战,德军不仅未能前进一步,反而损失了

4500人。此时,德军正在集中力量攻打斯大林格勒,无兵力支援阿拉曼,而运送给养的运输船又遇到英军的袭击。此时,隆美尔"非洲兵团"只有12个师,其中有8个意大利师,8万人的兵力,近540辆坦克,350架飞机,缺乏足够的武器装备。而英军经过调整和补充后,拥有10个独立师和4个独立旅,达23万人,14

40辆坦克,1500架飞机。德军隆美尔"非洲兵团"陷入困境。

英军经过充分准备后,于1943年10月23日夜9时,向德军阵地发动反攻。1000多门大炮进行了连续20多分钟的炮击,上万发炮弹倾泻在德军炮兵阵地上。随后,步兵在北面沿海附近的特勒埃萨岭和米泰里亚岭之间进行了强攻,由于德军布雷区的阻挡,英军一度受阻,被迫在沙漠上与德军作战。

10月25日上午,英军第十装甲师冒着德军的猛烈炮火,越过布雷区,打开了进攻通道,德国坦克开始四处逃窜。10月28日晚,英军突破德军北部防线。接着,英军又开始突破由意大利师守卫的南部防线。处于孤立无援境地的隆美尔几次打电报给,请求放弃阿拉曼,把部队撤退到富卡,均遭到了的拒绝。11月4日,隆美尔看到大势已去,已无力坚守阵地,为保存他的残部,没有执行不放弃一寸土地的命令,丢下意大利军队,向富卡撤退。意大利4个步兵师很快向英军投降了。这种情况下,才被迫同意隆美尔撤退的请求。

隆美尔的"非洲兵团"穿过昔兰尼加的东部边境,撤至卜雷加港,又接到"不进入的黎波里塔尼亚的命令。但这时隆美尔确实感到力不从心,死守只能是使其残部全军覆灭。于是,他专程飞到东普鲁士的总部,向面陈撤离北非的请求,被当面驳回。然而,在墨索里尼的同意下,隆美尔又一次违背了的意志,命令部队做好撤退准备。

11月26日,英军先头部队越过昔兰尼加到达卜雷加港,蒙哥马利下达了在12月24日发动攻势的作战命令,而隆美尔在12月12日就率领残部逃到了布埃拉特阵地,以后又撤退到突尼斯边境,企图在突尼斯重新组织防线。

1943年1月23日,英军占领了的黎波里,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它沉重打击了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军事力量,大大鼓舞了英国和非洲人民打败法西斯的信心。这次战役中,隆美尔的"非洲兵团"伤亡和被俘达5900人。阿拉曼战役与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一起,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

2.英、美盟军在北非登陆

英、美盟军共同开辟北非战场是经过了两国首脑长时间的酝酿而最后确定下来的。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决定在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的奥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三地登陆。登陆时间定在1942年11月8日,登陆总人数近11万人,其中美国6个师,英国1个师,调用军舰和运输舰650艘。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在战争爆发前都是法国殖民地,现在仍然继续由维希统治。为使登陆顺利成功,英、美盟军把登陆通知了法属北非当局,并与其进行了停战谈判。谈判过程中,北非当局代表达尔朗在未取得维希同意的情况下,接受了盟军关于在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的最后通牒。几个小时后,维希慑于的压力,宣布拒绝停火,并命令诺盖接替了达尔朗的职务。

1942年10月22日和25日,英、美盟军舰队先后从英国开出,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非进军。这一行动被德国情报人员获悉后立即通报了当局,但并没有引起注意。认为盟军可能会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登陆,从后方打击隆美尔。要求地中海空军能给隆美尔以支援,而空军却认为没有力量支援北非的战斗。

盟军在阿尔及尔登陆的是英美两国陆军,由美国查尔斯.赖法少将指挥。登陆前,盟军曾秘密地同阿尔及尔边防区司令马斯特进行过接触,因此登陆部队得到了马斯特驻防军的配合,首先夺取并控制了制高点,关闭了电讯设施,占领了警察局和广播电台,随后,登陆部队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便开进了阿尔及尔城,迅速接管了这座城市。

在奥兰登陆的是美国陆军,由劳埃法.弗雷登法少将指挥。登陆部队出其不意地顺利登上海滩,当攻击奥兰港时,遇到了法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运送登陆部队的英国快艇遭受了重创,美国的士兵一半战死,其余的或负伤或被俘。第三天,美军从东西两面夹击,两支装甲部队从南面长驱直入,直逼城内法军司令部。法国驻军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被迫于11月

10日宣布投降。

进攻卡萨布兰卡的部队是直接由美国出发的由乔治,巴顿少将指挥的美国陆军。曾经在盟军登陆之前与英美盟军有过秘密接触的卡萨布兰卡防区司令贝图阿尔将军在11月7日深夜获悉英美军队将在8日凌晨2时登陆的消息后,立即逮捕了法国休战委员会成员,占领了拉巴特的陆军司令部,同意巴顿将军的部队登陆。但是,新任北非法军总司令诺盖却以叛国罪将贝图阿尔逮捕,命令法军阻击美军登陆。

因此,在卡萨布兰卡登陆的美军同法军沿岸炮兵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当得悉阿尔及尔的局势发生变化以后,诺盖才于11日下令法军停止战斗。美军的登陆,损失了飞机21架、登陆艇

150艘,付出了比原来预计要高的代价。

11月10日下午8时,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后,下令德意军队进驻法国南部地区,意大利占领科西嘉。11月26日黎明,违背不占领土伦海军基地的保证,派军队进攻土伦港,企图夺取法国舰队,遭到法军顽强抵抗。为了表示对的抗议,不使军舰落入德意法西斯之手,土伦法军将60多艘军舰全部凿沉。德军占领法国南部后,在法西斯的压力下维希被迫同美国断绝外交关系。

由于达尔朗等人的协助,英美盟军登陆作战的困难大为减少。西班牙的佛朗哥也没有插手北非的战事。盟军在北非全部登陆后,沿着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领土向突尼斯推进。

3.争夺突尼斯

阿拉曼战役英军的胜利和盟军成功的在北非登陆,沉重打击了德意法西斯,大大削弱了德意军事上的实力。但德意法西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企图利用占据的突尼斯一隅,负隅顽抗。为了保住突尼斯这个稳固的桥头堡,先后从西欧和意大利调遣了5个师的兵力,从海空两路迅速增援突尼斯,并任命阿尼姆为德意两国部队最高司令官。

此时驻守突尼斯的法国守军,对盟军和德军谁敌谁友的态度并不明朗,一方面对德国存在复仇思想;另一方面却又怕违背维希的意志。法军司令巴雷虽然拒绝了德国要求法军撤至突尼斯边境附近一线的最后通牒,但是又自动放弃机场、据点,然后撤出了突尼斯,并没有对德军进行坚决反击。

为了消灭突尼斯境内的德军,在北非登陆的盟军同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相配合,从西东两面进行夹攻;在阿尔及尔登陆的盟军由英国第一集团军司令安法森将军指挥,从海陆两路同时出发,在突尼斯北部进行拦截,美国伞兵营从东南方向突击了80英里,占领了离加贝斯湾和通向的黎波里的咽喉要道加大萨机场。如此包围态势,使德意军队成为瓮中之鳖。

盟军抢占突尼斯的第一次战役是从1942年11月底开始的。当时,德军的兵力十分的薄弱,在突尼斯城实际只有1000人,在比塞大约有4000人,投入作战的兵力极少。但德军取疑兵战术,貌似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盟军被蒙在鼓里,不知敌军兵力多少,不敢轻举妄动,行动谨慎小心,直到11月25日进攻突尼斯时,德军的兵力已调集增加了2倍。盟军从左、中、右三路发起攻势,但由于援兵未到而受挫,只好向西撤退。

1943年初,法国守军加入了盟军行列,加紧对德军作战的准备。而这时从阿拉曼战场上败退至突尼斯的隆美尔的"非洲兵团"为阻止盟军反攻,抢先向美军发起进攻,美军大败,损失惨重,伤亡1000多人,损失200辆坦克,隆美尔部队乘机向前推进150英里。在这种困难的境遇下,新编第18集团军司令亚历山大亲自到前线担任盟军指挥,稳住了阵脚,迫使隆美尔停止向西推进。2月26日,由隆美尔指挥的在突尼斯的轴心国军队在沿突尼斯北部海岸和蓬杜法赫之间70英里战线上向英军发起攻击遭到顽强抵抗,德军兵力消耗很大。从此,突尼斯战场上盟军的力量占了绝对优势,兵力是轴心国军队的2倍,坦克则是轴心国军队的6倍。隆美尔见势不妙,称病离开了非洲战场,把指挥权交给了其属下阿尼姆。

3月底,盟军在突尼斯整个南部开始了总反攻。4月6日,轴心国军队开始向突尼斯城撤退。4月中旬,得不到、燃料和食品补给的德、意军队被盟军围困在突尼斯北部,被迫与盟军展开决战。5月初,法军攻克法赫斯桥,突破了轴心国军队在突尼斯的最后一道防线。随后,英军进入突尼斯城,美军进入比塞大城。1943年5月13日,25万德意军队被迫向盟军投降。盟军在北非取得了重大胜利。

北非战役全歼德、意军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使地中海又成了英国的内海,也使盟军掌握了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突尼斯桥头堡战役的火炬行动

1942年11月8日凌晨,英、美联军在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指挥下,1700架战机掩护着655艘战列舰和运输船,护送陆军开始从卡萨布兰卡、奥伦、阿尔及尔一带登陆,火炬行动展开。

美英军队为进攻北非,动用了13个师、45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其中有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64艘),编成西部、中部、东部3个特混舰队,共10.7万人。由美国陆军中将艾森豪威尔任总指挥,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海军总司令。

西部特混舰队由美海军少将休伊特指挥,输送巴顿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法属摩洛哥登陆;中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准将特鲁布里奇指挥,输送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奥兰地区登陆;东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少将巴勒指挥,输送赖特少将指挥的美、英混编部队在阿尔及尔地区登陆。

扩展资料

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登陆作战。

1942年夏,苏联对美国及英国施加压力,要求尽快在欧洲展开军事行动及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纳粹德国军队对苏联红军的压力,当美军指挥官赞同大锤行动——尽快在欧洲占领区登陆时,英军指挥官相信这类型行动将会导致灾难,因此建议以进攻法属北非来代替,以消灭在北非的轴心国军队、改善在地中海的制海权及为准备在1943年解放欧洲南部作好准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非登陆战役

火炬行动中轴心国在突尼斯的兵力有多少?

英美联军在北非地区新的行动代号为火炬,1942年10月末,英军第8军已经通过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控制了战略主动。德国和意大利军队一路溃败撤往利比亚,火炬行动的目标就是从另一个方向把轴心国军队赶出非洲,以美军为主力的盟军将在法属北非的三个区域登陆。当时,在北非的英托美军来完成这次军事行动,另外,1940年法国战败后英法之间的积怨也促使美军将作为主要力量展开火炬。英军不但在1940年法国战败前撤走了陆军部队,其后海军为了避免法国主要舰船落入德军之手,还在Mers-el-Kebir港袭击了法国海军的部分船只。英美军方的设为:美军也许不会激起如果英军作为火炬登陆行动的主力而可能激起的法军的仇恨。

北非轴心国装甲兵的主力坦克是PzKpfw III型中型坦克,该型坦克性能非常不错,50mm炮射程很远。在凯塞林关口战役中,第10装甲师第7装甲团6连就主要使用这种坦克。

法国有关英美军队对其北非殖民地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的反应一直是个未知数,贝当小心翼翼,尽量避免做出和德国相敌对的行为,从而导致占领法国中南部,以及仍归维希法国控制的海外领属地。然而,自从1940年法德休战以来,北非成为了很多憎恨贝当当年卑躬屈膝行为的法国军政要人的避难所。登陆前,美国曾向北非派遣了谍报人员,希望能够说服法国高级将官倒戈盟军一侧。当登陆于1942年展开的时候,法军的反应是错综复杂的。尽管一部分地区出现小股抵抗,但总体来说这次登陆行动是顺利的,并没有遭遇法军大规模的反抗。

对登陆的反应和盟军先前预料的如出一辙:德国国防军占领法国全境,贝当也被解职,这使法属海外殖民地,例如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形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随着阿拉曼的战败,隆美尔已经不再如日中天,向北非派遣了第二支分遣队,由耐宁Nehring将军指挥,试图占领突尼斯的桥头重地。谁先占领突尼斯的竞赛就这样展开了-安德森的英军第1军,从阿尔及利亚长途跋涉而来;德军第5装甲军,从意大利搭乘运输机和轮船抵达突尼斯,均加入了比赛。最终,德国人取得了竞赛的胜利,一直到12月中旬,突尼斯前线都呈僵持状态,盟军不足以突破德军的防线,而德军由于装备过差也无法将盟军击退回阿尔及利亚。同时,北非的冬季是那样的阴冷,以至于盟军不得不把主攻日期推迟到第二年春天。

非洲军最有效的反坦克炮之一是76.2mm PaK 36火炮,一种1941年从苏德战场缴获的苏军师级部队火炮,德军进行改装,作为反坦克炮重新投入使用。

造成这种相持不下局面的另一个因素是隆美尔的非洲装甲军团在利比亚境内撤退时和英军第8军发生的冲突。墨索里尼请求保住利比亚,以免他在倒霉透顶的意大利军队面前再次丢脸。隆美尔坦率的向最高统帅部发出警告说,除非他获得适量的支援和补给,否则他不得不选择穿越突尼斯前线撤退到更适宜防守的地带。当时,隆美尔已经失宠于,并被告知不要再指望有任何补给。隆美尔于是放弃在利比亚的最后一道防线,尽最大努力解救出绝大部分德军和一部分意军,带领他们于1943年2月到达突尼斯,驻守在法军建造的马雷特(Mareth)防线后。

随着在突尼斯新投入战斗的第5装甲军有了隆美尔的部队在侧翼,和墨索里尼开始着如何守住突尼斯桥头重地。首先是指挥权的移交,隆美尔被调回德国,进行治病疗养,接替他的是一位意大利将军,吉奥瓦尼.梅塞(Messe);非洲装甲军团将整编为意大利第1军。然而,在回到德国前,隆美尔发现了最后一个良机,盟军在突尼斯的防守非常薄弱,并且,南部侧翼是由经验欠缺的美军进行驻防的。隆美尔把这些初出茅庐的美军看作是‘英国的意大利’,认为强攻能够刺破美军的防线,然后德军装甲部队可以趁机突入阿尔及利亚,给安德森的第1军造成威胁。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撤退以后,隆美尔选择这唯一的反击战良机作为力挽他扶摇直下名声于即倒的契机。

二战中被击毁的航空母舰的总指挥是谁?

1943年2月初,轴心国在突尼斯的兵力总数约10万人,其中德军7.4万人,编成德意非洲集团军群(司令冯?阿尼姆上将),下辖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1集团军,共17个师(德国7个师、意大利10个师)另2个旅。轴心国军队的防区是以160公里长的一连串防卫哨所连接起来的一个总桥头堡。它由包括突尼斯和比塞大在内的两个环形阵地构成,从比塞大以西约32公里的海岸延伸到东海岸的昂菲达维尔,分为北、中、南3个防区,各由1个师防守。防守该桥头堡的德意兵力最后增至25万人以上。

巴顿如何成为战神?

艾森豪威尔将军是总指挥,亚历山大将军担任副总指挥。丘吉尔从莫斯科回国后,就着手实施“火炬”战役的。他建议罗斯福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这一战役的总指挥,亚历山大将军担任副总指挥。双方商定这一提前执行。英美联军将于1942年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登陆,然后再由西向东对德、意发动进攻,以彻底歼灭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地中海,巩固中东,为尔后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法属北非”,包括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面和东南面与阿尔及利亚为邻,南面与西属撒哈拉接壤,西临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是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191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的一个地区划为西班牙的“保护地”。?

法国投降后,维希在“法属北非”约有军队20万人,飞机500架。在法国的土伦和“法属北非”各港口尚有4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约40艘驱逐舰,20余艘潜艇和其他舰艇,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北非法国军政官员受维希管辖。他们认为,1940年法国向投降是遵照合法的贝当之命行事的,因而也是合法的。相反,在他们心目中,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戴高乐将军以及法国***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抵抗运动倒反而是非法的,因而把他们视为仇敌。同时,由于英国支持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并且曾同维希的武装力量发生过几次冲突,所以北非法国当局的反英情绪也很强烈。鉴于这些情况,盟军的这次登陆作战是打着美国旗号,形式上表现为纯粹是美国的军事行动。对流亡伦敦的戴高乐将军也是严守机密,因为罗斯福对他抱有成见,怕他参与其事会引起北非法国当局的反感,同时也怕他泄密。?

为了争取法军将领的同情,美国驻阿尔及尔的总领事罗伯特·墨菲等人,对法国将领如阿尔及尔的马斯特和朱安将军、卡萨布兰卡的贝图亚尔将军等做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的友好行动为盟军的登陆创造了一些条件。?

早在1942年7月下旬,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伦敦讨论作战方案时,英国人就主张在地中海内的北非海岸登陆,以尽快向突尼斯东进,接应向西进攻的英军第八集团军。美国人则希望把登陆地点选择在靠大西洋沿岸的卡萨布兰卡,以免德国人利用从西班牙可能获得的帮助,而将美英联军封闭在地中海内。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并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干预下,于9月20日达成了一个折衷方案,确定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达尔贝达)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瓦赫兰)、阿尔及尔三处同时登陆。在卡萨布兰卡登陆的全部是美国部队;进攻奥兰的将由英国海军运送,并有一支美英联合空军部队负责支援的美国登陆部队;对阿尔及尔作战的大部分是英国部队,由英国的海、空军进行支援。关于登陆日期,双方的意见也不一致。直到9月22日,在丘吉尔主持并有艾森豪威尔参加的联合参谋长会议上,才做出最后的决定,登陆日期定为11月8日。?

参加“火炬”作战的英、美军队共有13个师,665艘军舰和运输舰,其中包括3艘战列舰,7艘航空母舰,17艘巡洋舰,64艘其他作战舰艇,分别编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特混舰队。首批登陆的兵力为7个师,其中有美国的4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英国的1个步兵师,共约11万人。此外,还有几个空降营将参加这次行动,其任务是占领敌防御纵深内的机场和要地。这次登陆的空中保障,将使用1700架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驻守在直布罗陀。?英美两国除在军事上做好充分准备外,还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法军的归顺,企图“兵不血刃”地占领“法属北非”。因此,物色一位有威望的法国人显然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心目中,再也没有谁比吉罗将军更合适的了。这位斗志坚强的高级将领在德国惊险而大胆的越狱事迹已经传为美谈。丘吉尔在1937年参观马奇诺防线时曾在梅斯见过吉罗一面,当时他负责指挥马奇诺防线的主要部分。吉罗曾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越狱后在德军后方的惊险事迹告诉过丘吉尔。由于丘吉尔也越过狱,这就使他们两人有了共同的经历。如今,在他当上了集团军司令官以后,他又重演他青年时代的英勇事迹,这事迹甚至更为轰动。?

奇怪的是,早在4月间,当罗斯福的“秘密的战争婴儿”——“火炬”作战尚未诞生时,丘吉尔就给总统发去下列电报:“我对吉罗将军越狱到达维希一事极感兴趣。此人在实现你所寄予厚望的事情上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请将你所知道的情况见告。”?

如今,在6个月之后,所有的这一切都变得极为重要了。美国人已和吉罗将军举行了秘密会谈,并拟定了,在决定性的时刻把他从里维埃拉送到直布罗陀。他们对“要人”寄予很大的希望,“要人”是吉罗的代号。丘吉尔在11月3日致电罗斯福说:“‘要人’来电说,他已决定立即前来,并要求派一架飞机将他送往直布罗陀。为安全计,艾森豪威尔已复电劝他乘坐一艘在美国艇长指挥下的英国潜艇,该艇已在海岸附近等待。”在海上饱尝虚惊后,吉罗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安全地送到直布罗陀盟军司令部。?

在此期间,英美的庞大舰队已驶近目的地。他们决计不惜任何代价保证舰队的通行。由英国港口开出的护航队大部分都必须驶过比斯开湾,穿过所有德国潜艇横行之处。因此需要有强大的护航舰队。他们还必须做到,不仅使从10月初起就开始集结在克莱德湾和其他英国西方港口的大批船只不被敌人发现,而且要使护航队的实际出航时间也瞒过敌人的耳目。盟军做得非常成功。德国人根据自己的情报,误以为盟军的目标又是达喀尔。到10月底,已有约40艘德国和意大利的潜艇布防在亚速尔群岛以南和以东的地方。它们使一支由塞拉利昂驶回英国本土的庞大的运输船队蒙受重创,共有13艘船只被击沉。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损失是算不了什么的。第一批“火炬”运输船队于10月22日驶离克莱德湾。到26日,所有快速的运兵船只均已出航,美国部队也由美国直接乘船驶向卡萨布兰卡。这支由650多艘舰只组成的远征军现在全部出动了。它们悄悄地渡过比斯开湾或大西洋,无论是德国的潜艇或空军都没有发现它们。?

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冒险飞抵直布罗陀。丘吉尔把这一要塞置于他的指挥之下,作为这次英美首次大规模作战统帅的临时司令部的所在地。?

直布罗陀在战时的高潮时刻已经到来了。当然,自1939年9月以来,这里就取了防御措施,以防受到围困。面对西班牙边界,如今这里已建立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在它上边就是直布罗陀岩壁,岩壁上已爆破出许多坑道,以便安放控制地峡的大炮。另外还取了必要的措施,以防备来自空中、海上和空降部队的进攻。这里最需要的是水,到1940年,在坚固的岩石中已筑成了几座蒸馏水工厂,从而提供了足够的供应和储备。?

直布罗陀对战争的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的新飞机场的发展和使用。它最初仅是由跑马场改成的一个小型降落场,从1942年起,不断扩建,最后成为一条1.6千米长的宽阔跑道。它的西端一直伸到直布罗陀海湾,是用开凿坑道时开出的碎石筑成的。“火炬”所使用的大批飞机就集中在这里。整个地峡挤满了飞机,共有14个战斗机中队集中在那里待命出击。这一切活动不得不在德国的监视下公然进行,他们因而错误地认为,这些飞机是支援马耳他岛的。艾森豪威尔将军说得好,“倘若没有英属直布罗陀,就不可能进攻西北非。”?

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准备,战斗就要打响了。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法国海军上将达尔朗巡视北非回国后,他的儿子突然得了小儿麻痹症,在阿尔及尔住了医院,由于病情危急,促使这位海军统帅于11月5日飞回北非。因此,正当英美即将大举进攻之际,他恰巧在阿尔及尔。这是一个奇怪而麻烦的巧合。罗伯特·墨菲希望他能在盟军登陆前离开。可是达尔朗由于关怀他儿子的病,在阿尔及尔多逗留了一天,住在一位法国官员费纳尔海军上将的别墅里。?

近几个星期以来,盟军在阿尔及尔的主要希望寄托在法国军事长官朱安将军身上。他与墨菲的关系一向很密切,但是并没有告诉他具体的登陆日期。11月7日稍过,墨菲访问了朱安,告诉他登陆的时刻已经来临了。一支强大的英美联军,在占绝大优势的海空军的支持下,即将开到北非,几小时之内即可登陆。朱安将军闻讯不禁大吃一惊。他原以为他可以控制阿尔及尔的全局。但是,他知道,由于达尔朗在此,他的职权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他手下只有几百名热情奔放的法国青年。他知道得很清楚,军的一切领导大权都已转移到这位身为维希副元首的海军上将手中。只要达尔朗在此,一切手握实权的效忠于维希的法国人,决不会再听从他的命令。?经过商议,墨菲与朱安决定打电话给达尔朗,请他马上到他们这里来。在清晨还不到两点钟的时候,朱安将军打电话唤醒了达尔朗,声称有要事需要面商,当达尔朗听到了英美联军即将登陆的消息后,他暴跳如雷,气得满脸胀红。他说:“我早就知道英国人是愚蠢的,但是我一直认为美国人要比英国人聪明一点。现在我开始认为你们美国人所犯的错误之多也不下于英国人。”?

达尔朗对英国人的反感是人所皆知的。长期以来,他一直投靠轴心国。1941年5月,他不但同意把达喀尔供德国人使用,而且同意德国人道突尼斯向隆美尔的军队运送给养。魏刚将军当时制止了这一叛逆行为,因为魏刚将军当时是北非的负责人,他说服贝当拒绝了德方要求。由于当时正在全神贯注于即将进行的对苏战役,所以尽管他的海军参谋人员对此提出反对,他在这个问题上却没有强求。同年11月,德国人认为魏刚不可靠而将他免职。?现在事过境迁,苏联红军节节胜利,其他反法西斯战场也有新的起色,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达尔朗的态度虽稍有改变,但他依然是彻头彻尾地效忠于卖国投敌的贝当元帅。因此,尽管墨菲和朱安百般劝说,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他也只答应发电报请求贝当允许他自由行事。一连串无情的,使他陷于极端困难的处境。?

在此期间,原定的在逐步执行中。成群持枪的反维希的法国青年包围了这座别墅,他们决心要弄清楚屋子里的人态度如何。拂晓前,警察当局照例派了50名机动警察来到别墅,驱散了这一小群“违法”的人,并逮捕了朱安、墨菲等人。达尔朗于上午7点40分给贝当发去这样一封电报:?“上午7时30分的情况如下:搭乘英国舰只的美军已于阿尔及尔及其邻近地区实行登陆。守军在几处地点,特别是在港口及海军司令部两地,击退了进攻。在其他地点,由于是突然袭击,登陆获得成功。局势在日益恶化,守军不久即无法支持。各方面报告表明,大规模登陆正在酝酿中。”?

1942年11月8日,美、英联军的三个特混舰队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区登陆。?

“东部”特混舰队,在英国海军少将布罗斯的指挥下,于8日凌晨1时开始在阿尔及尔及其东、西两面登陆。在西面,英军第十一旅顺利地占领了滩头;在东面,载运美军的船只被意外的浪潮冲离海岸数公里,在黑暗中造成了一些混乱和耽搁。但在天亮后,也就很快地控制了局势。上午11时30分,达尔朗又给他的上级去了一封电报说,“阿尔及尔可能于今晚失守。”下午5时,他又发出一封电报说,“我军虽尽力阻挡,美军业已进入市区,我已命当地驻军司令朱安将军就阿尔及尔城投降一事进行谈判。”下午7时,阿尔及尔投降了。由这时起,达尔朗海军上将就落到美国人手里,朱安将军在盟军的领导下重掌大权。?

“中部”特混舰队,在美军弗里登少将的指挥下,也于8日1时许在奥兰登陆。法军在这里的抵抗比在阿尔及尔较为猛烈。登陆部队虽在开始时较顺利地占领了阿尔泽湾和安达鲁斯,但在向奥兰实施向心突击的过程中被阻于半路。两艘载运美军的英国军舰,在强行驶入奥兰港时被击毁,乘员和部队死伤过半。直到9日,美军的进攻仍无进展。此时,法军的指挥官已获悉双方在阿尔及尔进行谈判,抵抗意志大为削弱。美军装甲部队乃于10日乘隙从南部突入奥兰,逼近法军司令部。中午,法军宣布投降。?

“南部”特混舰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在11月8日拂晓前抵达摩洛哥海岸。由于夜间行驶,而且航程较远,所以登陆时间比原晚三个小时。美军分别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利奥特港和萨菲登陆,一开始就牢固地占领了立足点。有些地点,登陆部队并未遇到抵抗。但随后战斗一度相当紧张,特别是在利奥特港附近。11月9日,美军一面巩固自己的登陆场,一面向内地推进,但因、油料还堆积在滩头,来不及送给战斗部队,所以前进的速度极为缓慢,而法军的抵抗开始加强。幸好达尔朗已下达停止战斗的命令,摩洛哥总督诺盖闻讯后便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美军遂占领了卡萨布兰卡。?

在盟军占领了阿尔及尔之后,吉罗将军来到这里,发表了一篇广播演说,号召北非法军停止抵抗,但毫无作用。在北非的法国一部分上层人士中,贝当仍然是个偶像,而达尔朗又被视为贝当的直接代表,北非的军官都是按他的指示办事。据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克拉克将军拍回电报说,没有达尔朗参加,就不可能达成和解,而他的这种观点也得到当时在阿尔及尔的吉罗将军的支持。”同时,在艾森豪威尔离开英国之前,丘吉尔曾诚恳地对他说:“如果我能见到达尔朗的话,尽管我极恨他,但我如能匍匐在地上、“爬行一英里路而使他把舰队带到盟军这边来,那我也欣然照办。”此外,从军事方面讲,盟军也力求避免“耗费大量鲜血,造成无数痛苦”。因此便同达尔朗达成停战协定。11月10日,达尔朗发出停火命令。12日,阿尔及尔以西的战斗全部停止了。11月中旬,盟军又继续东进,占领了突尼斯境内的一些地方。?

11月13日,盟军同以达尔朗为首的法国陆海空军达成了最后协议,北非的法国军政官员与和平居民同盟军合作,盟军承认达尔朗管理法属北非的行政事务,吉罗将军指挥北非的所有法国军队。接着艾森豪威尔又同法属西非的行政长官皮埃尔·布瓦松达成协议,把西非也争取过来了。?

当达尔朗协定的实情公诸于世后,在英国国内,在自由法国内部,引起了普遍的不满。丘吉尔也感到他周围的舆论日益激昂。许多人认为,这是一桩卑鄙龌龊的勾当,而其对象“乃是一位与我们不共戴天之仇敌”,因此在他们心目中,在北非登陆的胜利,还有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已因此黯然失色。在美国的反应虽然不像在英国那样强烈,但也有不少人感到十分激动。为此,11月17日,丘吉尔致电罗斯福说:?“我应该让你知道,与达尔朗所签的协定引起了强烈的愤怒。我越考虑这个问题,就越相信它只能是一种仅仅由于战事急迫而不得已才取的权宜之计。人们会以为我们愿意和当地的吉斯林之流妥协,这种看法不仅在法国而且会在全欧洲给我们的共同事业带来不良的政治影响,我们对此决不能忽视。达尔朗声名狼藉。正是他,提拔他的下属来指挥法国海军,从而使法国的海军对我们怀有恶意。正是他,派法国海军到卡萨布兰卡附近的海面与你的舰队作战,才使这些法国海员送了命。此事恍如昨日,如今为了权位,达尔朗又倒向我们这边了。和达尔朗签订一个永久性的协定,或在法属北非成立一个达尔朗,将是无法为千百万普通百姓所理解的,而他们的一片至诚之心就是我们的力量。”?

根据丘吉尔电报中反映的情况,罗斯福总统于11月18日,也就是在收到英国首相电报后的第二天,发表了一项公开声明。罗斯福代表盟国强调指出,“未来的法国决不能由法国本土或海外的任何个人来成立,它只能在法国人民被同盟国的胜利所解放后,由法国人民自己来成立。目前在北非和西非所做的安排,仅是由于战事紧迫而不得已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罗斯福的声明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的忧虑,同时也使丘吉尔感到宽慰。11月20日,总统还写信告诉首相说:“昨天我私下对报界讲了一个流传在巴尔干的古老的希腊教会格言,因为它似乎适用于我们目前的达尔朗——戴高乐问题,这句格言是:“我的孩子们,在大难临头之际,你们可与魔鬼同行,直到你们下桥为止。”?

罗斯福所提到的“权宜之计”和“与魔鬼同行”,使达尔朗忐忑不安,他开始感到自己已处于日益孤立的境地。他在给克拉克将军的信中写道:“由各处获得的消息,都证实了这样一种看法,即我仅是一个被美国人挤干后将要扔掉的柠檬。”他还表白说,他并不计较个人地位,也并非出于骄傲、野心或有什么打算,而是因为他在他的国家忝居要职而有责任这样做。?达尔朗虽然口口声声忠于他的祖国,要真诚地与盟国合作,但他却继续为非作歹,我行我素,不听忠告。达尔朗继续任用维希官员,甚至那些同纳粹密切合作而声名狼藉的人。另一方面他把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分子关入狱中,封闭了他们的《战斗报》,这就更加激起法国人民对他的仇恨。自由法国、地下抵抗运动以及英美报刊群起而攻之,强烈谴责达尔朗。1942年12月23日,达尔朗被年轻的戴高乐分子邦内·德·拉·沙佩勒刺杀身死。此后,吉罗便掌管北非的军政事务。?

却说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完全出乎的意料之外,直到盟军登陆的第一天,还一心想与维希建立全面合作,共同抗击英、美联军。但到了第二天,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全面占领法国,登陆科西嘉岛,并在突尼斯建立一个桥头堡。11月10日下午,他发出了占领法国南部的命令。11日早晨,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和意大利的6个师很快就占领了法国的“自由区”,维希就此垮台。与此同时,德、意军队迅速占领了科西嘉岛和突尼斯,并在突尼斯集结了五个师的兵力,组成坦克第五集团军,由阿尔尼姆将军指挥,企图制止美、英军的前进。为了夺取法国军舰,德军于11月27日进攻法国南部的港口土伦。法国水兵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凿沉了军舰。在港口沉没的73艘军舰中,包括1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7艘巡洋舰,29艘驱逐舰和鱼雷艇,以及16艘潜艇。法国的舰队没有落到轴心国的手里。但是,盟国也没有得到这批有价值的军舰。?在北非登陆的战役中,双方损失都很小。从11月8日到13日,英美联军共损失2225人,法军和居民损失约490人。盟军登陆后,在当地居民的支援下,于11月底占领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直塞大和突尼斯城下。?

1942年初至1943年2月中旬,美英军进行进攻的准备。并确定由北非战区副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担任这一战役的前线总指挥。德军得知这一消息后,以集结在突尼斯南部的两个坦克师于2月14日抢先发起进攻,乘机向北推进150千米。英美联军总部急忙抽调大批陆军和航空兵投入战斗,击退了德军在突尼斯的最后一次反扑,并于2月25日恢复了原态势。?

英美大军在完成作战准备后,于1943年3月下半月发起进攻。这时,亚历山大指挥的第十八集团军群,至少有20个师又4个独立旅,人员和装备齐全。而德、意联军只有14个师又两个旅,人员和装备的缺额很大,每师平均人数不超过5000人,且又处于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两支大军之间,态势十分不利。隆美尔认为,轴心国的军队若再留在非洲,就等于“明显的自杀”。3月9日,隆美尔请他的属下阿尔林将军代理指挥军队后,便返回欧洲养病,并向其上司要求迅速从北非撤军。结果隆美尔成了眼中的“悲观主义者”,从而失去了对非洲军团的指挥权。?

1943年3月20日,英美联军以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为主力向敌人的主要阵地——马雷特防线展开进攻。这条防线是法国人在战前防备意大利入侵突尼斯而修筑的一条长达30多千米而且组织严密的防御系统。现在意大利人竟在此防守,以对付英国人!在它临海的尽端,陡峭的瓦迪济佐是主要防线,正面一道防坦克战壕和铁丝网,从前线直到马塔的山丘为止。没有可能进行迂回行动,除非取道通往特巴戈山和梅拉布山之间那条峡道的一条弯路。如今,敌人已在这个隘口修筑了工事,并由德国装甲师和意大利步兵占领着。?

但是,鉴于马雷特阵地前线的实力,即由包括两个德国师的六个师防守,并有第十五装甲师作为后备,蒙哥马利便决定在他的里包括一支侧击纵队,以便突破这个隘口,并在敌军后方站住脚跟。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在3月20日以前,由第三十军在马雷特防线的沿海地区发动了主要进攻。第五十师跨过了瓦迪济佐,并且取得了立足之地。但这里的隘口要塞的确比预期的还要困难。尽管工兵做了不懈的努力,无论坦克或防坦克炮都不能越过。次日全天,这个师守住了阵地,但在22日,德国第十五装甲师的猛烈反攻迫使他们撤退了。当晚他们撤到了瓦迪济佐的对面。?

4月6日,英国第八集团军又为一次新的进攻做好了准备。瓦迪阿卡利特本身是一重很大的障碍,北面有群山居高临下监视着,因此整个战线形成了一条自然的强固的防御阵地。蒙哥马利以他特有的手法利用了炮兵。在黎明前,英国第五十一师和第五十师以及第四印度师,在密集的炮火支援下,不顾激烈的抵抗而发动了进攻。敌军也进行了坚决的反攻,所以直到傍晚才攻克这一堡垒。就这样,在盟军的连续打击下,德、意军面临被合围的威胁,不得不北撤马雷特防线的守军,并于4月中旬退至突尼斯北部,终于成了“瓮中之鳖”。

1943年4月19日,盟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总攻。英军第八集团军自南向北实施突击,美英联军自西向东发起进攻,经过18天的战斗,于5月7日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在这一战斗中,盟国空军又做出了一次十分出色的努力,一天之内竟出击2500架次之多。几个星期以来,轴心国空军已逐渐溃败,在这一危机面前,只能出击60架次作为报复。战事的高潮已近在眼前。在海上和空中已经建立了彻底的无情封锁。敌人在海上的活动已经停止,空军的努力亦已告终。守军在向德国最高统帅部报告中哀叹道:“守不住了!在敌人的胜利中,英美空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在突尼斯导致德意桥头阵地的毁灭。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地步,愿上帝保佑!”?

但是,上帝并没有保佑他们,在盟军强烈的打击下,25万德、意军队由于没有运输船只可供撤退,便于5月13日宣告投降。至此,盟军在北非已全部肃清德、意军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并为尔后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创造了良好条件。?

“火炬”战役的胜利使丘吉尔心花怒放,为了协调盟军下一步的反攻,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丘吉尔就迫不急待地要去美国访问。?

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一旦非洲局势肯定之后,就有重大的理由促使我非赶往华盛顿不可。胜利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胜利的果实只以突尼斯顶端地带为满足呢,还是我们应将意大利逐出圈外,并把土耳其拉到我们这边来?这些至关重大的问题只有由我同总统亲自会谈才能解决。仅次于这些问题的是在意大利战场的作战。”丘吉尔意识到他不仅和苏联存在严重分歧,就是英美之间也存在不少分歧,如果不加以调整,在本年的未来时日中,会导致困难重重,行动不力。因此,他在征得罗斯福的同意后,决定举行一次英美最高级会议。?

由于健康原因,医生们暂不让丘吉尔乘飞机旅行,因此决定由海道前往。5月4日,丘吉尔一行乘豪华的“玛丽王后”号离开伦敦。这艘船的设备应有尽有,可以适应首相旅途工作的需要。全体代表团都住在主要的舱位里,这一部分甲板同该船的其余各层完全隔离。办公室、会议室、地图室都准备好了。他们从上船的时候起,工作一直没有间断。?

为了掩饰“玛丽王后”号上乘客的身分,一切聪明的预防办法都用了。许多张用荷兰文写的通告贴在各处,暗示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同她的随行人员就乘本船前往美国。船内上下通道都建有华丽的斜坡道,以便轮椅平坦地进行。这种用意在于引起一种谣言,说和人数众多的幕僚将在这艘船返航时前来英国。传说愈多,安全愈大。掩饰执行得非常成功,以致乘“玛丽王后”号前往美国参加霍特斯普林斯粮食会议的一些内阁职员在船上看见丘吉尔时,不禁惊愕得发愣。尽管船上还有5000名德国战俘,但一路安然无恙,顺利地抵达彼岸。?

5月12日,丘吉尔一行抵达华盛顿,受到了罗斯福总统、霍普金斯和其他军政官员的热烈欢迎。英国代表稍事休息后,英美两国首脑及其参谋长们,在白宫举行了以“三叉戟”为代号的秘密军事会议。通过讨论和充分交换意见,确定了两国关于战争的全面战略思想。?

双方认为,“同俄国和其他盟国合作,尽早促成欧洲轴心国家的无条件投降;与太平洋的其他有关国家合作,维持并扩大对日本施加不懈的压力,以便继续削弱日本的军事力量,达到可以迫使日本最后投降的地步。……在欧洲轴心国家失败时,与其他太平洋国家合作,如果可能的话,并与俄国合作,充分发挥美国和英国的力量,尽早促成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为了实现这个全面的战略思想,会议又规定了一些基本任务:打破轴心国潜艇的威胁;加强空中优势;为了对轴心国根据地实施决定性的进攻,尽早在某一选定地区集中最大限度的人力物力;取必要而实际可行的措施,援助苏联和中国,并使中国成为盟国有效的对日作战基地。为非洲法军在对轴心国家的战争中起积极作用而准备条件。关于在地中海战场的作战任务,会议决定作战的规模以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限,因为美英两国已经商定,要把人力物力集中到英国,以便准备于1944年春天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对德国实施决定性的进攻。?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美国的珍珠港。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7月,巴顿终于被马歇尔召到了华盛顿。

“巴顿,今年内,我们必须对轴心国取攻势,代号为‘火炬’。此次战役非常重要,我决定把美军的主要指挥权交给你。”马歇尔说。

当时,火炬行动还只是一个十分粗糙的设想。巴顿只知道,他将指挥一支美国特遣部队,成为率领美军参战的第一位美国将军。

巴顿的工作效率极高。办公室成立的当晚,他便拟定了一份。

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指挥“火炬”行动的盟军总司令,但他对这一战役信心不足。这时,巴顿找到了艾森豪威尔。两人讨论了战役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巴顿的自信和豪情深深地感染了艾森豪威尔,也坚定了他的信心。

“火炬”很快成型。巴顿与海军少将休伊特合作,指挥西线特遣部队,由美国本土出发,横渡大西洋,在北非的卡萨布兰卡登陆。

休伊特的个性同巴顿截然相反:休伊特温文尔雅,办事特别小心,甚至有些迟钝;巴顿则火气旺盛,容易发怒,情绪变化大。休伊特不紧不慢地向巴顿分析了此次行动的利弊。

巴顿对休伊特慢条斯理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的模样十分反感,同时,他手下的参谋又不停地插话,强调远征的不利因素,更使巴顿怒不可遏。

巴顿一向是蔑视蔑视:小看。困难的。他从来都是过低估计其他军种完成任务所面临的困难的。这一次,他把海军的正当担忧当成了胆小和怯(qiè)懦,因而也渐渐地失去了耐心。

终于,他心中的怒火爆发了,嘴里喷出一连串不堪入耳不堪入耳:多用于不好的方面。的语言:“你们这些胆小鬼!去!……”

海军的将士们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纷纷逃离会场。

休伊特将军受此辱骂,也感觉怒气难消。他对马歇尔将军说:“要么陆军撤换巴顿,要么海军退出这次战役。”

巴顿的坏脾气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再一次差点葬送了自己的前程。马歇尔将军一个也不想放弃。于是,他向休伊特保证,巴顿的脾气有助于战役的胜利,绝不会影响军事行动。休伊特将军顾全大局,接受了马歇尔将军的劝说,勉强同意与巴顿继续合作。

这时,“火炬”也进入了最后阶段。乔治·巴顿这次出征的心情,与其说是充满信心,还不如说是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还给自己深爱的妻子写了遗嘱。

1942年10月23日,巴顿登上了“奥古斯塔号”旗舰,开始了远征北非的艰难历程。护航舰队浩浩荡荡,一派胜利在望的景象。

巴顿站在旗舰的甲板上,望着远处,心情沉重。

突然海上刮起了西北风,风势越来越猛,波浪惊人,似乎想把船只打翻。这时,离规定的登陆时间只有两天了。巴顿紧张地思考着,考虑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想着可能取的应对措施。

11月8日,大海平静如初,他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巴顿的心情兴奋得难以用言语描述,上帝没有抛弃他。望远镜里,卡萨布兰卡的街景清晰可见。但是,由于不能实施和平登陆,巴顿只有靠自身的努力强攻卡萨布兰卡美国西线特遣部队的战斗打响了。登陆是在凌晨进行的,为减少危险,所有的船只都熄了火。上岸后,由于缺少实战经验,士兵们乱作一团。为了避免登陆失败,士兵们个个英勇奋战,伤亡在不断地增大。

黎明时分,各个部队才逐渐恢复了秩序,开始按原行动。情况似乎在一步步好转。

11月9日早晨,巴顿换上了一身漂亮的军装,精神抖擞抖擞:振作。地站在海滩上。他一边指挥,一边亲自动手推船。干了18个小时的活儿后,他累得浑身都湿透了。

他的话语粗野而又坚定,神情自若,美国士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身先士卒的作风又一次发挥了巨大作用。奇迹出现了,经过巴顿一天的指挥,西线官兵精神振奋,各种物源不断地运上了岸,阵地变得有条不紊了。

在美国强大的攻击压力之下,法国军队投降了。巴顿成了摩洛哥的主宰。

1943年1月,同盟国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经过磋商磋商(cuō):反复商量;仔细讨论。,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达成一致,决定在进行完突尼斯之战后,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实行突破战役。

然而,风云突变,“沙漠之狐”隆美尔将军来到了突尼斯,让盟军吃了一次损失惨重的败仗,突尼斯防线接近崩溃。

于是,艾森豪威尔决定让巴顿去突尼斯,接管军心涣散的第2集团军。巴顿要整顿它,提高其士气,并接受英国亚历山大将军的直接指挥。

当天,巴顿就飞往亚历山大将军的18集团军司令部所在的君士坦丁堡报到。巴顿给亚历山大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富有朝气的男子汉,两边胯下都有一把柄上镶有珍珠的。他的气势咄咄逼人咄咄逼人(duō):形容气势凶凶,盛气凌人。,一提起德国鬼子,他就感情激动得难以自己,有时怒不可遏(è),有时声泪俱下。”

巴顿来到了第2集团军。这里的情况相当不妙。由于遭受重大失败的阴影久久不能抹去,官兵们精神萎靡(mí)不振,士气低落。

“为了胜利完成任务,一位军队指挥员应该做他必须做的一切事情。他应该投入80%的精力,来激发其部属的士气。”巴顿说过。他信心百倍,决心把第2集团军带入“战斗竞技状态”。

首先,他从整顿军纪入手。他规定,早饭必须在7点30分完毕,这很快就解决了参谋人员上班迟到、拖拉的现象。他又规定,每个军人必须戴钢盔,连护士和上厕所的士兵也不例外。

但是,总有一些官兵把巴顿的命令当儿戏。见此情况,巴顿便坐上吉普车,四下搜寻那些不戴钢盔的官兵。他让他们排好队,然后开始训话,“我不会容忍你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兔崽子的。我给你们一个最后选择的机会——要么罚款25美元,要么送交军事法庭,记入档案。”于是,这些不守纪律的人伴随着恶毒的咒骂,被迫老老实实地如数拿出钱来。现在,这些士兵再也不会忘记他们的统帅——巴顿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巴顿认为这个军“部分恢复了纪律”,可以进行新的战斗了。巴顿的铁腕治军法又获得了成功。

此时,巴顿有了一位好助手——布莱德雷。从此,美军历史上出现了三人共同领导军队的佳话,他们各有分工。又互相协助:艾森豪威尔负责组织协调,布莱德雷负责战略思想的制定,巴顿负责执行,是战场上的斗士。盟军的胜利进程与这三位将军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月17日,巴顿率领第2集团军向两个目标发起进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敌军发动的两次进攻都被他们打退了。

3月28日,第2集团军在巴顿的指挥下,又发动了盖塔尔战役。经过22天的激战,美军终于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迫使德军将其精锐的第2装甲师调离了防线,缓解了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的正面压力。北非战场决战的时刻终于到了。

但是,就在这巨大荣誉就要到手之时,艾森豪威尔出人意料地来到了盖塔尔,把巴顿又调回去搞所谓的“赫斯基”了。就这样,巴顿离开了第2集团军的领导岗位,把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自己的副手布莱德雷将军。

1943年4月中旬,第8号终于出台,确实由蒙哥马利领导的第8集团军攻占东面的锡拉库扎,由巴顿领导的第7集团军夺取西北角的巴勒莫,两军夹击墨西拿,歼灭轴心国的有生力量。

但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蒙哥马利却反对“赫斯基”第8号。于是,再度被修改,巴顿在巴勒莫登陆的被取消。亚历山大知道巴顿的脾气,他担心巴顿会有什么异常的反应。但出人意料的是,巴顿听完命令后,两个脚跟一碰,只讲了一句话:“将军,我服从命令”。虽然巴顿怒火中烧,但前几次的教训使他克制住了自己。他知道那样也没什么用。

1943年5月,盟军最高司令部参谋部最终确定了“赫斯基”战役实施。英国第8集团军在西西里岛正面登陆,美国第7集团军在南部海岸登陆,盟军空军在空中保障,三路并进,从而形成了对敌军的绝对优势。

这次,巴顿又和休伊特将军合作,他们乘坐新旗舰“蒙罗维亚号”前往西西里岛。7月9日晚,他们到达了西西里岛海岸。这儿风平浪静,巴顿梦寐以求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所有参战人员都集合在旗舰的甲板上,巴顿发表了简短的讲话:“诸位,现在是1943年7月9日12时过1分,我荣幸地奉命指挥美国第7集团军。它是在投入战斗,在天亮前接受战斗洗礼的第一个集团军。”

巴顿收到了海军赠送的一面美国第7集团军的新军旗。这是除海军将领外,获得此荣誉的第一人。面对此种情景,巴顿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10日凌晨2时45分,巴顿一声令下,西西里战役开始了。

西西里战役中最后一个争夺的焦点是墨西拿。8月,巴顿率第7集团军斗志昂扬地挺进墨西拿,希望能早日拿下这个港口城市。

德军第15装甲师驻守该地区,它也是亲自指定防守西西里最后一个港口——墨西拿的精锐之师。这个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饱满,并且能够利用有利的地形进行有力的反击。由于德军寸土必争,英美联军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

实施进攻后,美第7集团军损失惨重,巴顿的每个师均减员严重。另一方面,英军在蒙哥马利的率领下,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这让巴顿心里越发不舒服。

在他的心灵深处,蒙哥马利将军是美军精神上的竞争对手。巴顿还把墨西拿战斗看成是英美两国军队的重要竞赛。他想证明,美国的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而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人。

虽然巴顿曾彻夜不眠地考虑扭转战局的方案,但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圆满解决的办法,在德军装甲师的防线面前,美军仍然一筹莫展。

时间过去,战局并未好转,敌人按预定方案边打边退。第1师似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时,一向不服输的巴顿又使上了他的牛劲,他决心再冒一次险。

1943年8月6日,巴顿把自己的战时指挥所移到海边的一片橄榄树林中。这儿在敌军炮火的射程之内,炮弹不时在山谷中爆炸,弹片呼啸着飞过树林。

巴顿把一个营改编成一支小型的水陆两栖部队,冒险登陆。此招获得成功,德军不得不迅速后撤,巴顿喜出望外。

紧接着,巴顿又把布莱德雷叫到树林里,研究起第二次水陆两栖围歼敌人的行动来。很快就形成了,目标是在布罗洛强行登陆,从而使盟军可沿海岸水陆齐进,冲向墨西拿。

如巴顿所愿,两栖登陆战役终于如期进行。但巴顿的确是在冒险,因为步兵的支援离指定位置还很远。

的是,援军终于在紧急关头赶到。巴顿知道这个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兴奋得整整一夜没有合眼。对于美军,对于他本人来说,这场战斗关系实在重大。

1944年6月6日,英美军队开始向法国诺曼底海滩进攻。开辟第二战场的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终于打响了。德国很快展开了反攻。在诺曼底一带,交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打得难分高下。

此时,巴顿还呆在远离战场的英国中部,根本嗅不到一丝硝烟味。巴顿担心,这场战争他是没有份了。

巴顿担心自己已不适应战争了。为了让自己进入正常的战斗状态,巴顿开始在流动指挥车中睡觉;他还经常挎着枪,做出一副临战的模样。

战役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这令艾森豪威尔也感到非常不满。这时,他想到了美军的头号猛将巴顿,并决定尽快起用他,以打破现在的僵局。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前些日子让巴顿留在英国,是有其自己的考虑的:一来,在战役中,巴顿的任务不是抢占滩头阵地,而是向内陆扩大战果;二来,让他实施“坚韧”诱骗,分散德国军队的注意力。

1944年7月2日,巴顿接到了前往法国的通知。6日,巴顿飞往诺曼底,见到了布莱德雷。但巴顿感到,布莱德雷似乎没有很快使用第3集团军的意思。此时的巴顿仍然只能坐在冷板凳上,心急火燎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地关注着战局的发展。

布莱德雷的攻势进展缓慢。于是,他决定取消这一攻势,代之以一个更大胆、更坚定的——“眼镜蛇”作战。

布莱德雷找来了心情沮丧的巴顿,让他尽快集结第三集团军,投入战斗。该所要实现的战役目标是:打开进入布列塔尼半岛的大门。

在仔细研究了这一的内容之后,巴顿发现,这个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强调使用装甲部队,沿公路网纵向进攻通过狭窄的走廊实施突破。而在来诺曼底之前,巴顿曾经制定过一个同眼镜蛇大同小异的,但当时没有被纳。

巴顿的参谋们知道后,多数人认为布莱德雷偷了巴顿的好想法和好,所以感到愤愤不平。结果,第三集团军的新闻发布官竟然自作主张,把“眼镜蛇”告诉了记者,并暗示该最早出自巴顿。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向来温和的布莱德雷气得暴跳如雷。他以为这是巴顿指使干的,所以迁怒于他,取了一种“既用又不用”的策略来对付巴顿。所以,虽然巴顿领导着一个庞大的机构,但实际上有名无实,被排除在真正的核心指挥机构之外。巴顿可受不了这种欺负,他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就是这段时间。第3集团军的司令部里,时常传来巴顿的骂娘声。7月25日,“眼镜蛇”作战行动正式开始。诺曼底成了一片火海,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到7月27日,“眼镜蛇”作战的目标已全部实现。

7月28日,布莱德雷下令巴顿以第一集团军副司令的身分,督促第八军扩大战果。他同时强调,在第三集团军正式投入战争以前,巴顿还不能负责指挥第八军。

巴顿对其中的意图了如指掌:布莱德雷利用他求战心切的心理,榨取他的油水。既要他卖力地干,又要严格限制他的影响。

但只要能参加战斗,巴顿便不管这其中的得失。他毫不在意自己近乎降级使用的安排。巴顿赶到了第八军司令部,虽然监督单独的一个军同指挥一个集团军相关甚远,但巴顿仍然感到很知足。他重新部署了兵力,把原来用作预备队的第4、第6装甲师调上来担任前锋。7月29日。两个装甲师快速出击,战斗进展之快,令人不可思议。

巴顿没有在自己创造的奇迹面前缩手缩脚,相反,他命令部队继续向南进攻,占领河流和渡口。1944年7月31日,两个装甲师顺利完成任务,并夺取了塞纳河上的两个水坝,防止德国毁坝放水。至此,布列塔尼门户洞开,注定要被盟军占领。

同时,经过这一系列战斗后,布莱德雷和巴顿之间的隔阂也消除了。在巴顿的一生中,只有这一次他的理智战胜了火暴的脾气,牢牢地控制了自己的感情,用坦荡的胸怀化解了布莱德雷的疑虑。

就在人们以为胜利为期不远时,德军在阿登发动了猛烈的反攻。想在这里再创造一个奇迹,以挽救失去的优势。

为了此次反攻,集中了25个师的兵力。同正面作战的盟军相比,它有较大的优势。而且盟军的疏忽,使有机可乘。阿登地区兵力薄弱,盟军最高司令部和各前线指挥员都不加重视。所以,德军在反攻之初,轻易突破盟军阵地,布莱德雷的部队已被德军分割成两部分。

这次反攻安排得非常周密,但独独没有考虑到巴顿。12月18日下午,布莱德雷召集巴顿去他的司令部开紧急会议。

此时,德军已经在阿登山区突破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美军整个防线面临垮掉的危险。

不用多说,巴顿已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他必须停止自己的进攻,帮助布莱德雷度过此次危机。于是,他当即表示抽调3个师支援。

12月19日,艾森豪威尔在高级军事会议上决定:为解除阿登危机,盟军最少应以6个师的兵力向德军发动强有力的反击,巴顿担任这一行动的总指挥。

“巴顿,你什么时候可以行动?”艾森豪威尔问道。

这是巴顿一生中最受赏识和最光荣的时刻,他肩负起了拯救危难中的美军的责任。他满脸坚毅,斩钉截铁地回答:“12月22日!只要三个师!”

会场上出现了骚动,有兴奋的,也有怀疑的。艾森豪威尔提醒他:“巴顿,别胡闹,这儿不是开玩笑的地方。”

“我没有胡闹,艾森豪威尔!请你相信我,我已经做好一切必要的安排。”巴顿信心十足地说。

鉴于巴顿的兵力不足,艾森豪威尔当即决定抽调第101空降师给第3集团军。

会后,艾森豪威尔亲自把巴顿送出大门。艾森豪威尔最近刚被提升为上将,“真有意思,巴顿,我的肩上每加一颗星,就要遇上敌人的一次进攻。”

“当你每一次遇到进攻时,”巴顿目光炯炯地看着艾森豪威尔,“我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巴顿以惊人的才干,在三天时间里,把第3集团军的作战方向来了个大转变,并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由于第3集团军的英勇作战,到1945年1月中旬,战局重新趋于明朗。同时,斯大林指挥苏联军队在东线提前发起了冬季攻势,德军两面受敌,无力回天。1月29日,巴顿召开招待会,宣布阿登战役胜利结束。

德军离最后失败的日子已不远了。在西线,德军还剩下66个师的残兵败卒。但在的鼓动下,德军仍准备凭借莱茵河天险同盟军背水一战。

此时,艾森豪威尔取了所谓“莱茵河作战”。这是照顾英国蒙哥马利将军的一个,自然引起了布莱德雷和巴顿的强烈不满。巴顿决定抗命不从,他对部下说:“让我们袖手旁观,等待战争的结束,这多么愚蠢而不光彩。我们决不会干这种傻事。”

1945年2月6日,艾佛尔战役打响。3月1日,巴顿攻下了特里尔城。这时,巴顿和蒙哥马利开始了一场究竟“谁先渡过莱茵河”的激烈较量。为了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莱茵河,巴顿马不停蹄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以风卷残云之势夺取了科布伦茨。这时,他同蒙哥马利一样都来到了莱茵河边。

其实,蒙哥马利早就强攻到了莱茵河边。由于过分谨慎,他精心制订了一个“劫掠”,准备在3月24日正式发起进攻。

但根据情报判断,巴顿知道德军马上就要土崩瓦解,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了。于是,就在3月22日晚11时,不等艾森豪威尔批准,巴顿就下达了渡河命令。

德军的抵抗极其弱。到24日晚,整个第12军都过了河。巴顿得意洋洋地对布莱德雷说:“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第3集团军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比蒙哥马利早24小时渡过莱茵河,是巴顿军事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1945年4月30日,自杀。5月8日,德国正式宣告战败投降。5月10日,巴顿发出了停止战斗的第98号命令。